1938年,隨著抗戰(zhàn)爆發(fā),梁思成、林徽因和營造學社的其他成員被迫逃離了戰(zhàn)火紛飛的北平,遷徙到了昆明。為了方便接觸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的寶貴資料,1940年冬季,他們又連同史語所一起,繼續(xù)南遷,最終定居于四川宜賓附近的南溪縣李莊鎮(zhèn)上壩村。這個村子距離宜賓僅60里,是一個名不見經(jīng)傳的小地方,村子里只有幾十戶人家。
林徽因一家住在上壩村的一片叫做“月亮田”的地方,名字充滿了詩意和浪漫色彩,但她未曾想到的是,正是在這個充滿鄉(xiāng)土氣息的地方,夫妻二人身體的雙重打擊和家庭的經(jīng)濟困境,令他們陷入了人生最為艱難的時刻。那個時候,為了維持生計,林徽因甚至不得不變賣家中的衣物。
她在上海的老友李健吾曾在文章《林徽因》中提到過一個讓人難以置信的場景:曾是北平“太太客廳”里的才女,梁啟超的兒媳,竟然也會提著瓶子到街上買油買醋。這種情境或許已經(jīng)令李健吾感到震驚,但李莊的日子更加艱難,林徽因和梁思成此時更是飽受病痛與貧困的折磨。四川的冬季陰冷潮濕,再加上長途跋涉的勞累,林徽因的肺病迅速惡化,她只能臥床不起。而梁思成也未能幸免,因早年的車禍留下的后遺癥,使得他的脊椎和體力不斷衰退,幾乎每個動作都令他感到疼痛。
他們的住處是一個簡陋的農(nóng)舍,低矮潮濕,屋頂上常常有蛇鼠出沒,床上也能見到成群的臭蟲。李莊的生活十分艱苦,取水需要到村外的水塘,晚上只有一盞微弱的菜油燈照亮昏暗的屋子。家里甚至沒有一張像樣的床,唯一能給林徽因安慰的,是一張簡陋的帆布行軍床,這成了她病榻上的唯一支撐。
生活的困苦,尤其是戰(zhàn)爭、物價的飛漲,幾乎將梁家逼入絕境。梁思成每月的工資幾乎被扣除九成,剩下的錢都被用來給林徽因購買藥物。平日里,他們只能勉強維持最基本的飲食,餐桌上常見的只有糙米和辣椒。偶爾,有朋友從重慶或昆明寄來一點奶粉,家人都會珍惜那小小的補品,把它當作稀世珍寶。
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在鎮(zhèn)上的小學讀書,除了冬季能穿上外婆親手縫制的布鞋外,其它季節(jié)只能光著腳丫踩在泥土上。李莊幾乎沒有正規(guī)的醫(yī)療設施,家里的體溫計不幸被兒子打破,林徽因只能憑借自己的感覺來判斷體溫。
為了照顧林徽因,梁思成不僅學會了護理,還親自為她輸液、打針,甚至用蒸鍋給器具消毒。然而,惡劣的環(huán)境和無法得到有效治療的情況讓林徽因的病情逐漸加重,她的面容越來越蒼白,身體也日漸消瘦,眼窩深陷,仿佛失去了往日的光彩。
為了維持生活,梁思成甚至將自己珍愛的派克金筆和手表送到當鋪換取些許銀兩,買些魚回來。每當他說:“這派克筆清燉了吧,這塊金表紅燒。”林徽因只能苦笑,不知如何回應。
然而,生活的艱難并未止步。林徽因有一個弟弟林恒,在抗戰(zhàn)之前他曾考上清華大學??箲?zhàn)爆發(fā)后,他毅然投筆從戎,加入空軍,成為一名飛行員。1941年3月14日,林恒在一次空戰(zhàn)中英勇犧牲,林徽因得知噩耗后,悲痛欲絕,幾乎暈厥。即使身體病弱,她仍強忍傷痛,重新振作起來。
接下來的日子里,林徽因繼續(xù)堅守自己的信念,不曾動搖。1941年,金岳霖曾千里迢迢來到李莊看望她,看到她病重且日漸消瘦,金岳霖心痛不已,甚至花費自己的微薄薪水購買小雞來養(yǎng),盼望它們長大后能提供營養(yǎng)。盡管如此,林徽因依然保持著樂觀的心態(tài),她不僅在艱苦的環(huán)境中保持家庭的整潔,還常常給村里的孩子們講故事、教畫畫,雖然生活貧困,卻充滿了人情味。
1942年,費正清夫婦特意來李莊看望梁思成和林徽因。費夫婦曾多次邀請他們赴美治病,但林徽因堅決拒絕,她表示:“我們的祖國正在遭遇災難,我們不能離開她,我們要死在她的土地上。”她深知自己肩負的使命,繼續(xù)留在祖國,堅持營造學社的工作。
盡管生活極其艱難,夫妻二人卻沒有放棄編寫《中國建筑史》的愿望。為了完成這部巨著,他們的身體和健康都受到了極大的透支。梁思成常因頸椎病痛而無法抬起頭,但依然堅持工作到深夜。林徽因由于病重,往往只能半臥在床上為丈夫的書稿進行修改和潤色。她的身體越來越虛弱,臉色也越來越蒼白,往日的女神氣質(zhì)已不復存在。
1945年,日本宣布投降,抗戰(zhàn)勝利的消息傳來,夫妻二人忍不住流下了眼淚。此時,梁思成和林徽因終于得以團聚在重慶,在那里,林徽因的病情進一步加重,幾乎整天都昏睡不醒。費正清夫婦為此感到焦慮,特地請來了一位美國胸外科專家為她診治,結(jié)果卻得知林徽因的肺部和腎臟感染十分嚴重。
1946年,梁思成和林徽因帶著他們艱辛寫成的《中國建筑史》手稿以及數(shù)年的考察資料,乘機返回北平。醫(yī)生告知林徽因,她的生命只剩下五年。林徽因面對這個消息心如止水,她選擇沉默,不想讓身邊的親友為她擔憂。在北平,她度過了余下的十年光陰,直至1955年4月1日去世。
林徽因的一生短暫而輝煌,盡管命運給予她無數(shù)的苦難,但她始終堅守信念,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戰(zhàn),直到最后的離世。她像煙花一樣短暫,卻又如煙花般燦爛,照亮了那個時代的精神世界。
KAIYUN開云「中國官方網(wǎng)站」版權所有,未經(jīng)授權禁止轉(zhuǎn)載。